今天继续分享贵阳地名给大家。
离三桥不远的和尚坡这个地名,原先并不出名。只因在凭票供应副食品的那些穷过度年代,贵阳市食品公司蛋禽站设在此地,拿着批条或通了关系跑蛋禽站开后门买蛋禽的人多了,和尚坡这个地名才一下子红了起来。
但奇怪的是,这儿一无寺庙,二无和尚居住,三无什么地形像僧人,这和尚坡地名缘何而来呢?
原来这里早年不叫和尚坡,而另有一个富含农耕文化的地名叫荷桑坡,早年编修的《贵阳府志》便有记载。荷为君子,出污泥而不染。沧海桑田,桑亦农之本。以荷桑冠地名,这文化含金量远比和尚坡丰富多了。
在清末民初,今和尚坡靠三桥一侧是一大片淤泥地,附近农户在滥田里种荷藕和菱瓜,久而久之形成了荷塘。又在坡地上遍种桑树。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古丝绸之乡,织丝需养蚕,养蚕需用桑叶,故全国各地,凡气候适宜的地方都普遍种桑树。“桑田”一词即源于此。
贵阳不是产丝之地,但民间养蚕之人不乏,专业户们在房内搭多层木架,用簸箕养蚕。一般市民,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女孩子们以养蚕为乐。养蚕需要大量桑叶,老贵阳城种桑树者不少,当地人们就把这一地段取名叫荷桑坡。
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修筑黔滇公路时,占去了滥田地及大部分坡体,荷花及桑树不复存在。荷桑坡之地名慢慢地被外来人误叫为和尚坡并沿用至今。荷桑坡之名只有在史书上才能查到。

图片来源网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