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大十字
下车的朋友请提前做好准备
......
到达大十字公交站牌,一下车
就能看到一排黄金珠宝店
往前走就能看到一条宝藏老街——正新街
对比起其他的老街
正新街的名气还是相当大的
尤其是过年前那段时间
短短的街上都是来置办年货的人
囤坚果、囤糖果、囤零食...
对于很多贵阳人来说,来正新街屯年货
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之一
其实,这里除了买年货之外
正新街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老街
老贵阳的金融、中医、贸易、教育
都曾在这里蓬勃发展过
说到正新街,就不得不提它的历史了;
历史上正新街曾经是轩辕宫,供奉人文始祖黄帝。清朝康熙五年,清廷派云贵总督府驻贵阳,其将衙门设于此地,云贵总督迁往云南后,这里改为新街。
后来周边街道逐渐修建起来后,为了区分各个街道的名字,这条先被建起来的街,便被赋予“正新街”这个大名。
1912年这里成立了贵州省总商会,同年创办《商报》,为当时的文化传播打下基础。
同年,私立复旦女学在正新街节孝祠开办,在当时的贵阳掀起不小的影响,规模曾经扩展到大道观后院,可惜在1939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这里曾经还是一条金融大街,浙江实业银行、广西省银行、福建省银行都曾在此落脚,现在都已经不见踪影,不过这里还有一家贵阳农商银行。
正新街还有一段令人骄傲和难忘的历史——中华老字号“同济堂”。1888年官绅唐炯、于树德合资创办了同济堂。
直到现在,同济堂已经有133岁的高龄。
同济堂曾是贵州唯一在美国纽约上市的股份制企业,现在走在正新街也能闻到浓烈的中药香!
本着让中医药文化流行起来的初心,现在同济堂还进军了茶饮市场,出了“养生奶茶”后成功出圈。
有一整根人参的“解忧元气露”、看起来就很健康的“奇异刮油水”、还有“一杯小仙女”等,都是同济堂比较受欢迎的人气单品。
以前一提到喝中药,小编就直接戴上了“痛苦面具”磨蹭半天都喝不下去,现在中药+奶茶的搭配,我倒是喝得很开心~
“中药和奶茶的搭配”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很新奇,大家有没有买来尝试过呢?
除了同济堂之外,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屹立在正兴街上的“正新街综合市场”也曾是一个标志性建筑,还是当时贵阳市最早的私营贸易大厦。
对于很多老贵阳来说,过年最幸福的打开方式之一就是来正新街买上几大袋喜欢的干果、零食。如今年关将至,正新街上已经有年味了~
正新街上和综合市场里都有很多来采买年货的叔叔阿姨,正新综合市场里内部空间不大,但是每个摊位紧挨着,年货的种类也很丰富。
虽然看着每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仔细看每家的商品种类还是有区别的,有的以硬糖为主,有的以果干为主...,导致小编逛到最后都不知道买什么了。
现在爱吃糖果的人变少了,所以这里的坚果特别受欢迎,来买的人都几斤几斤的买,小编看了下,坚果的品质也确实很好,价格也比超市要便宜一点。
“开心果得少点不嘛?”
“这个都是实在价啊,你看我家坚果好好嘛”
顾客和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老板铲起坚果碰撞出的声音,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声音和画面,是正新街上独有的。
里面摊主都很热情,每过一家店就会问你需要什么。小编逛的时候迷路了,直接在里面转了好几圈,还找到了很多儿时爱吃的零食,现在网购兴起,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在实体店和老板讨价还价买东西的快乐了。
从大十字公交站牌转角进入正新街,会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落感,明明上一秒还在干净整洁的繁华都市,下一秒就回到了老贵阳。
老旧的电线杆、杂乱的电线、路边擦皮鞋的、配钥匙的、修手表的小摊都有,明明时间已经过了好多年,这里好像被开了慢倍速,并没有改变多少。
小时候,鞋子坏了就会送去补,但是现在大家都直接买新的,小编在正新街遇到一个修鞋的叔叔就和他聊了一会,他说现在在贵阳很少能找到修鞋的摊子了,现在鞋坏了都直接买新的,我在这补了二十多年,生意一年比一年差。
这里还有擦皮鞋的,缝衣服的,还遇到几个搬运工叔叔在这里烤火,这样的场景好像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过了。
对于小编这个90后来说,走到这条街的最大感受就是——童年的记忆。城市一直在进步,这些老行当在慢慢变少,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完全消失也说不定。
小编采编了很多条老街,但是正新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行走在这条有着自己独特魅力和烟火气的老街上,时间都会变得很慢!
贵阳的老街老巷,都承载着关于贵阳的文化历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街老巷的生命轨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新街周围已经是高楼鹊起,还好这里依然有着浓厚的市井气息,在人来人往中续写着生活的烟火日常!
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间烟火也有趣
你多久没去逛过正新街了?
现在,这里年味正浓
抽个时间,来逛一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