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省将启动第一批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让群众享受优质便捷医疗卫生服务。
县域医疗次中心主要任务是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康复、护理以及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急诊急救及转诊服务,能开展二级常规手术操作项目。负责区域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区域内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向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负责分担县级公立医院部分功能任务,成为县域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对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此次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本质属性仍然是乡镇卫生院,为非营利性和新增医疗卫生机构,不支持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原则上服务辐射人口5万人及以上,服务范围应当覆盖周边乡镇。
根据建设指南,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规模应当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辐射半径、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县域医疗次中心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宜设置0.6~1.2张床位。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99床及以下、100~199床、200~499床等三种类型,建筑面积按床位进行核定,不低于45㎡/床。大型医疗设备以及中西药制剂室等设施,应当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安排,并根据次中心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用房面积单独计算。
县域医疗次中心需规范设置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人员配置基本符合二级综合医院建设要求,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80%以上。原则上至少配置DR、彩超、心电图机、麻醉机等医疗设备。同时,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整合县域医疗次中心主要业务及管理流程,实现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智慧化服务管理,配合本县域内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相关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防融合县域医疗次中心信息化管理应用支撑体系。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病种数不少于100种,年内收治住院病种数不少于60种、开展手术病种数不少于10种。服务人口在10万及以上的次中心,年门急诊量4万人次以上,年入院人数0.2万人以上;服务人口在5万及以上10万以下的次中心,年门急诊量2万人次以上,年入院人数0.15万人以上。
来源:贵州日报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