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逃离故乡”是我们体验、经历过和经常讨论的主流话题。
还记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孙少平执意外出闯荡,因为他家乡那片黄土地在当时的中国大面积又广泛的存在着,农民为了日子能过的好一点,只有埋头苦干,面朝黄土背朝天。
从“孔雀东南飞”到“逐梦北上广”,那时青年们逃离的是“日复一日的体力劳动”这样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以及传统农业无法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
“打工太累了,不如回家种田。”而如今,这句打工人的日常感叹,却成为很多青年选择的人生道路。大批青年乐于扎根田野,“逆行返乡”成为了新趋势。
“回乡卖荔枝年销售额超500万”;
“返乡创业年轻人在沙土里刨出致富方”;
“女大学生返乡‘务农’,打造一方世外桃源”;
……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报道,让我们看到不必远走他乡,也能实现“诗与理想”。
这些年轻人为何不当白领当绿领?“现在已经不是刀耕火种的年代了,我们这代人得做新型农民。”
迈出乡村振兴步伐,中国乡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村通快递、家家有网络,这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乡村特有的水土资源具备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在成为“三农”工作的新重心。
这届“绿领”青年,正是看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于是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他们,带着专业知识、先进技术回来了。
他们扎根绿野,把原有的社会经验、自身的知识技术或社会前沿的科技带入传统产业之中,以期改变产业的瓶颈现状。通过新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农业经济提升,将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使乡村的优质农产品更快捷呈现给全国消费者,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这个移动时代,互联网推平了世界。当所有人涌向风口时,也是“价值洼地”升值的最好机会。这些逆势而行的“绿领”青年们抓住了机会,创造了一个“返乡”就业的新时代,开辟了农业的新纪元。
来自陕北农村的1996年小伙儿张宇浩在大学毕业后,和一名校友决定扎根乡村进行创业,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面孔。张宇浩和同学共同成立了鄠邑区青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涵盖从水果种植到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并为当地果农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在就业环境严峻的背景之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像张宇浩这样朝气蓬勃的“绿领”青年,逐渐走入田间地头、扎根乡村沃土,通过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方进而促进农产品销售,通过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进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自主创业创造更多岗位吸引人口回流积聚。在不断尝试和积累经验中,他们摸索出因地制宜的致富路。
你为家乡振兴做出了什么贡献?“我回到了家乡。”
袁隆平曾给年轻一代的寄语:“鼓励和创造更多机会让年轻人投入现代农业。”现在正到了科技兴农、创新品牌的关键时代,这一股返乡创业潮流,正在打开中国农业的想象空间。
据某电商平台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95后“新新农人”数量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新新农人”群体普遍具备本科、大专学历,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95%以上均为返乡创业的“农二代”“果二代”“批二代”。
如今,这些年轻“绿领”带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和“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骨气积极回馈家乡,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已经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而这背后,是各地政府围绕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出台的系列政策,给足了青年返乡创业的底气。今年5月24日,浙江省举行的全省乡村人才工作会议上,就首次提出实施“绿领计划”的构想。
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平凡的世界》中所描述的传统农业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农民将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是种种养养、也不再是老把式、年长者、低层次文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新纪元已经开启。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绿领”青年们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