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加入中国国籍,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国人”

金戈 发表于 2022-10-8 17:5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说起帮助中国人的外国人,大家一定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一己之力的白求恩。

   其实历史上,像白求恩这样的外国人有很多,他们把中国当做自己的家,甚至加入了中国的国籍,为了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人民心中,他们就是纯正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牢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看看这些为中国奉献自己的“外国人”!

   郑律成(韩国)

   郑律成,出生于当时的朝鲜,也就是现在的韩国。

   小时候,郑律成患有口吃,被发现有音乐天赋后开始学习小提琴。

   当年战争打响后,19岁的郑律成跟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参加了抗日组织。

   来到中国后的郑律成,没有放下他的音乐,在参加抗日的途中,他还结识了冼星海,两人开展了长期的合作,共同创作音乐。

   随着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如:《延安颂》、《延水谣》、《十月革命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等等。他的歌曲为中国革命注入了精神,很多革命战士听着歌,为自己加油打气,振奋军心。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正是郑律成的作品!

   此时,已经来到中国多年的他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妻子一起加入了中国国籍,长期在中国居住下来。

   此后,郑律成为中国培养了无数音乐人才,同时还谱写了很多新的歌曲,他虽然在韩国出生长大,但加入了中国国籍,他对中国革命音乐贡献非常大,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马海德(黎巴嫩)

   马海德出生于美国,生活在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他是一名美国医学博士。

   马海德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普通工人,因此马海德的童年生活都是在贫穷中度过的。后来,当瘟疫到来之时,马海德目睹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目睹了医生神奇之处,于是选择了医学之路。

   在求学期间,马海德结识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并从他的口中得知了中国悠久而璀璨的历史,也了解了中国人如今生活的困难。这里的人们,甚至被世人称为“东亚病夫”。

   刚好,此时马海德正在研究东方热带病,于是他带着激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片陌生的土地。

   到了中国之后,马海德先后在上海广慈医院和雷士德医院工作,之后与同学合开了一家诊所。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却乐此不疲。

   马海德原本的计划,是在中国工作一年便回去的,但是当他看到了中国人的辛苦,看到了中国人的悲惨命运之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拯救中国的苦难大众。

   马海德日以继夜地行医,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医疗技术。

   在后面的日子里,马海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中国人,为中国的医学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中国娶妻生子,度完余生,

逝世后受到无数人敬仰,人们会自发地为他扫墓,可见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

   爱泼斯坦(波兰)

   乍一听爱泼斯坦这个名字,是不是会联想到那位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但与爱因斯坦不同,爱泼斯坦不从事科学,他是一位著名的国际记者。

   爱泼斯坦出生于一个波兰犹太人家庭,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们全家逃亡到了亚洲,最终定居在了中国天津。

   爱泼斯坦在十五岁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在天津《京津泰晤士报》当记者。

   他不畏敌人的迫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勇敢发声,还帮助革命士兵掩护中国平民。为此,他甚至不得不假死,来躲避敌人的追杀。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中国重要杂志《中国建设》的创刊工作。到他70岁以前,他都是《中国建设》的总编辑。此时的他,已经申请加入中国籍并获得批准,成为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人。

   爱泼斯坦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对中国的帮助,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在在杂志方面的贡献,都值得我们赞扬,他虽然与我们肤色不同,但心都是中国心。

   魏璐诗(奥地利)

   魏璐诗,1908年出生于奥地利,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哲学系。

魏璐诗在25岁时来到中国,当时受中外进步人士的影响与邀请,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革命情况。

   原本她是为了学术而来,但中国革命的精神感动了她,她开始为中国的在外传播事业做贡献,无论是为当时的《中国呼声》撰稿,还是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发声,她都竭尽全力,仿佛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最终,在1955年,魏璐诗加入了中国国籍。她对中国的情感很深,将自己的后半生全部放在了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不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在中国的外交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必娣(美国)

   陈必娣,1915年出生于加拿大,在奥尔跟大学学习医学,后来来到中国当交换生。

   在陈必娣当交换生期间,中国发生了战争,她被迫滞留在了这里。

   身为医学生的她,在战争中目睹了中国军人负伤无人护理的惨状,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她参加了伤员护理的工作。

   除了做一名医生之外,陈必娣还非常气愤敌人的暴行,为了让全世界了解这件事,她冒着巨大风险,在美国的一家报纸上,公开了敌人的暴行,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人们尊称她为“反战斗士”。

   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后,陈必娣加入了中国国籍,并在中国安家落户。此时的她,仍然致力于为新中国做贡献,她为中国翻译的《中国针灸学概要》远销海外,受到了全世界各国读者的好评,为中国医学在世界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沙博理(美国)

   沙博理出生于1915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47年春天,沙博理抱着“到中国看看”的心理,带着仅有的200美元积蓄只身来到上海。

   之前他在美国只学了9个月的中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让他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上海落脚后的沙博理,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女人,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凤子。

   凤子是上海著名演员,两人认识后情投意合,第二年便结为夫妇。

   在那个“跨国婚姻”还很少见的年代,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在凤子的帮助下,沙博理不但更快速地学习了汉语,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许是爱情的力量,也许是时代的力量,沙博理决定留在中国,投身于中国的发展。

   婚后的沙博理,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尝试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翻译。

   从1956年第一本译著出版开始,几十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把中国的很多著名作品都翻译成了英文,包括《家》、《春蚕》、《小城春秋》、《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使得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1963年,沙博理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是当时第一批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形象,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是个当之无愧的中国人!

   感谢这些中国付出巨大贡献的“外国人”,虽然他们肤色与我们不同,但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中国同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1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之子 发表于 2022-10-8 18:1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影影约约 发表于 2022-10-8 18:2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中国人民会铭记着他们!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地球 发表于 2022-10-8 18: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外国人都象白求恩一样就好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筑凡人 发表于 2022-10-8 18:5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国际主义战士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朕老虎 发表于 2022-10-8 20:0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人民心中,他们就是纯正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牢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潮汐 发表于 2022-10-8 20:3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谢谢楼主分享
是的,中国历史必将永远保留他们的名字!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刘妹 发表于 2022-10-8 20:5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沐雨 发表于 2022-10-8 21:1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给可敬可爱的人点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辛忠臣 发表于 2022-10-8 21:2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给可敬可爱的人点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