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意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是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裨将”一词越来越用得少,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三、“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意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四、“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意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五、“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意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兵败垓下,走投无路拔剑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意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点,因为四川、贵州等地区管鞋子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七、“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
八、“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能是后来把那些忘记了“八端”的人比喻为王八的子孙一﹣“王八蛋”,有点像四川人说的“龟儿子”。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