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森林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迈出家门,公园就在身边。
“千园之城”建设工作使得贵阳市逐步发展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城市”。如今贵阳市大大小小的公园已超千数,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9平方米。然而,鲜少有人知道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森林公园”独属贵阳。

贵阳市森林公园位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图云关公园大门一带,原为图宁关(含图得安宁之意)后改为图云关;是贵阳市的南大门,古驿道必经的关口,也是古时上到京城,下走广西的重要古隘道。抗日战争时期,以林可胜博士为首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来图云关开展救援工作;由多个国家医生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也以图云关作为基地,图云关一度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医疗中心。

1938年,守城部队曾在此建一处小型公园。园中修楼亭两座,刻有革命先躯者孙中山先生头像,并取先生之名命名“中山公园”。解放后,贵阳市、区委及市、区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向荒山秃岭“进军”,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图云关一带荒凉的山野很快披上绿装。到1959年,林地发展到三万余亩,成为省林业厅直属农场,划归省林科所林场所有。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来黔视察时,见其林木葱郁,树种繁多,景致壮观,便提议将林场改建为森林公园,供游人观览,以丰富人民文化精神生活。因此,1961年辟为“森林公园”,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森林公园”命名的城市森林公园。

如今的森林公园主要有图云关、摩岩石刻、红十字抗战纪念园、中山堂、樱花园、大香樟树等景观,成为市民们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贵阳市着力聚焦“强省会”战略行动,围绕“省会体育旅游综合服务核”定位,依托贵阳市两环林带的生态资源,在贵阳贵安全域规划建设“爽爽贵阳·千园千道”环城健身步道;城市健身步道核总长174公里,初设“0KM”起步点便位于森林公园图云关红十字抗战救护旧址。

时过境迁,这座历经半个世纪的公园似乎变了,树木更加葱郁,林木更加繁茂;似乎也没变,仍然守护着一代又一代贵阳人,为贵阳发展默默贡献独有的“绿色能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