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在,家就在

金戈 发表于 2022-12-1 11:56: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什么是家?有人说,有房就有家;也有人说,是和亲人一起生活的地方。

   可我想说,家是旧时江南的粉墙黛瓦,是寻常巷陌间燕子的呢喃,是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默默等候我归去的老瓦房。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在家的一瓦之下,有着我和伙伴们的嬉笑怒骂,也有着一家人共度的安然岁月。

   可时间不疼人,老瓦房渐渐被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洋楼替代,亲人们也去到更远的地方。何处是吾乡?

   在千年的岁月中,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瓦,顺乎阴阳,合乎五行,它不仅守护我们走过千年岁月,更是陪伴我们生老病死。

   细思间,不禁为祖先们的智慧而心生感动。从最初的茅檐低小,到后来的檐牙高啄。不仅有效抵御了风雨,而且保证了建筑的美观大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

   瓦是屋子上的天地。一簇一簇,长满了草,与日月,见证了摩肩接踵的繁华,也目睹过门可罗雀的沧桑。

   即使如此,瓦依旧蓬勃。以一个最平凡的姿态,完成最伟大的使命。在最贫瘠的土壤里,鼓起最大的勇气。

   北方的瓦古朴大气——见证了朝代的兴亡与更替,同时也见证了辉煌与沧桑。随便掀起一片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指向旧朝遗梦。

 

   南方的瓦精巧温婉——在氤氲着烟雨的江南水乡静默不语,黛瓦白墙,黄梅雨落,便是一幅绝佳的山水画,在素纸上洇染出一方诗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诸如黄墙黛瓦的土坯房,凝聚了数个时代的艰辛。燕子,则是他们的见证者。青砖黛瓦,是燕子栖息地。燕子的到来,也给缔造者无形的安慰。从茅檐低小,到檐牙高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韵味。

   《清明上河图》中,一段京华烟云飘在瓦上。远远看去,青瓦盖顶的普通人家,它不同于琉璃瓦铺就的宫殿,华丽庄严不可亲近。只因它记载着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点滴,带着一丝温润,淌过流年沧桑。

   人们常说瓦通灵,殊不知人有生死,瓦亦有。所以每隔几年都需要上房“捡瓦”,人们会选择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里,用新瓦把老瓦换下。只为让瓦质本洁来还洁去,归于山林,归于天地,归于我们最初的来处。

 

   春天,落花铺满青瓦,夜里忽来一场雨,雨点敲击瓦楞的清响,瓦沟淌水的声音,清清泠泠,飘入梦乡,是“一春梦雨常飘瓦”。

   夏天,烈日炎炎,青瓦沉沉,老猫在屋檐阴凉处打盹,庭前投下斑驳的树影,午梦被流莺婉转的啼声唤醒,是“绿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秋天,丰收了,一片片青瓦晒着红色的辣椒,烟囱上升起袅袅炊烟,氤氲着人间的烟火气,温暖而妥贴,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冬天,屋子里燃烧着猩红的炭火,雪花片片落在青瓦上,月光清冷如水,是“雪花数片又成晴,透瓦清霜伴月明”。

   就这样,从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有瓦的日子,春夏秋冬都是诗。

   一瓦,泥土涅槃,挡夏冬之炎,不惧空中倾盆雨。建造一座房,温暖一村庄,掠过一封驿站飞信,走过一把雨中纸伞。

 

 

 

 

   弥留的,是不散的温度。它们就像一位老者,踽踽独行,向每一位过客讲述自己的离奇。奈何,时代已久远,行人脚步太匆匆,无人驻足,旁听那一段段记忆的烙印。那个时代的光辉,就这样渐渐久远。

   自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90多万个古村落消失,伴随着消失的,还有中国的瓦房。

   冯骥才痛心疾首的说:“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就消失不见了。”

 

   在春夏之交,一丝丝,细雨沿着瓦的纹路汇聚成溪,顺着斜尖倾注而下,声声滴答传向远方。

   思绪飞远,仿佛回到那些日子:

春日寻花、夏日乘凉、秋日欢喜丰收、冬日围炉取暖。

   一片瓦,遮住的风吹日晒,也承载了欢声笑语。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着我们不断向前,在漫长的时光中,我们安身立命的瓦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然幻化成我们的精神故里。

   人们常说,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可瓦房,始终让人无法忘却。

 

   瓦在,家就在。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胜哥 发表于 2022-12-1 12:3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点赞点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r20181203 发表于 2022-12-1 19:4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点赞点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之子 发表于 2022-12-1 20:0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徽派建筑,安徽黄山、江西婺源一带比比皆是。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最炫夜郎风 发表于 2022-12-1 22:3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22-12-1 22:3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谢谢分享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室内装修蒋师 发表于 2022-12-2 07:4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