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佛手是“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不为过。
佛手又名香橼、密罗柑、王指针、佛手柑、枸橼的变种。主要产于我国的福建、广东、四川、浙江等省,以浙江金华的佛手最为著名。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金秋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高兴之余诗兴大发,欣然挥毫写下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沁人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佛手的传说
佛手似乎与生俱来带着一丝仙气。关于佛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金华山下,住着母子两人。母年老多病,终日双手抱胸,自觉胸腹胀闷不舒。儿子孝顺,四处求医,无效。一夜梦见一位美丽姑娘,赐给他一只犹如仙女玉手样的果子,母闻后病愈。醒后母病依旧。于是,孝子决心找到这种果子。
他翻山越岭数日,筋疲力尽,正坐在岩石上小歇,忽听一只青蛙叫着说:“金华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孝子次日照此办理。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梦中姑娘飘然而来,说道:“孝子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
佛手的气味
佛手,柑桔属,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因含有挥发性的柠檬烯而成为天然的空气清新剂。天寒地冻、关门闭户的冬季,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佛手是很好的选择。
“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
——《本草纲目》
这香气虽不如花朵的芬芳扑面而来,却也是暗香浮动扣人心。
佛手的外形
当然,佛手不仅以“香气”取胜,也因“外形”制奇。
在成熟的时候佛手会开裂:从果实的中上部开始,直到尾端,分裂如掌,恰如佛祖之手,仿佛可以指点迷津。这也是佛手名字的由来。自然地,佛手成为寺庙供养用果之一。
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
牵芝出织素,隔叶卷柔荑。
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
疑将洒甘露,似欲拦伽梨。
色现黄金界,香分白肉脐。
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明·朱多炡·《佛手柑》
佛手的供养
说到供养,就不得不提自唐宋兴起、至明清大盛、被文人墨客所心仪的“案头清供”了。顾名思义,案头清供重在“清”字,讲究的是一种格调、突出的是一份雅致。数枝折花、几块奇石、三两果子摆放案头,既赏心悦目又怡情养性。
这时,佛手以其澄明的色泽、清冽的香气、再加上别致的造型,当仁不让地堂列其中。
那么佛手究竟要如何摆放呢?是如富贵之家般的成山罗列,还是如清雅赏玩般的单只独放呢
《浮生六记》给出了答案,“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王世襄先生之子王敦煌在《吃主儿》中提及香橼与佛手这两种闻果时说:“这东西放在哪儿呢?或是上房大八仙桌的正当间儿,或是在上房一个显眼的地方摆一个高几,放在几面上。要摆这个东西,讲究用一个大瓷盘子,用十来个佛手一层层垒起来码放在盘子里,一个礼拜左右撤换一回。一般来讲都是整撤整换,没有零揪的。还得一周整盘换一次。”
汪曾祺在1982年所做的一篇小说《鉴赏家》,讲卖果子的叶三,“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